新上架

新山華族歷史文物館年刊 2023 新村與聚落研究

新山華族歷史文物館年刊 2023 新村與聚落研究

text_manufacturer 新山中華公會轄下新山華族歷史文物館

text_model 2221117051701

RM 30.00 RM 30.00
拿督公研究——史料與田野調查

拿督公研究——史料與田野調查

text_manufacturer 拉曼大學 UTAR Press

text_model 9789672477211

RM 98.00 RM 98.00
這是首部關於「拿督公」的學術論文集,不僅呈現中英的珍貴史料,也實地考察各地信印見聞涵。
全書收錄 19 篇專文,涵蓋 4 大主題:百年回顧、宗教對話、馬來西亞區域個案研究、馬泰新印拿督研究。
RM 98.00 RM 98.00
這是首部關於「拿督公」的學術論文集,不僅呈現中英的珍貴史料,也實地考察各地信印見聞涵。全書收錄 19 篇專文,涵蓋 4 大主題:百年回顧、宗教對話、馬來西亞區域個案研究、馬泰新印拿督研究。..
臆造南洋——馬來半島的神鬼人獸

臆造南洋——馬來半島的神鬼人獸

text_manufacturer 一八四一

text_model 9786269737284

RM 65.60 RM 65.60
華人從漂洋過海移居南洋到開拓永久的家園
在中華與本土歷史的夾縫,捕捉神話的餘燼
看見與書寫人鬼神獸,超越現實與歷史的呈現

重重迷霧深鎖的「南洋」,模糊又曖昧的地理名詞
「東南亞」之名,雖打破「東印度」、「印度支那」殖民性
卻無可避免地掉入了二戰結束後,民族建國後形成的政治國界網格
原本多元又流動的文化、信仰與身份認同被迫割裂、對立與碎片化

多元族群、文化與信仰既是國家的寶藏,又是分歧之根源
從馬來半島到努山塔拉,華人總在其中扮演過形形色色的身份
使節商賈、求法高僧、落難旅人、革命志士,文人史官
更多的是,一批批南離尋找活路、最終落地生根的普通人

在國家、族群及地方敘事的建構過程,歷史與傳説之間
非但存在相互印證的可能,也會出現兩相矛盾的情境
多元交織的土壤上,論述傳説與歷史用以宗教、人種、地方
才能拓寬視野,從而看見其多元性所帶來的跨域本質

《臆造南洋:馬來半島的神鬼人獸》,思辨馬來半島的特色
宏觀的歷史論述,只有到了微觀的個案身上,才能充分顯現多樣性
以邊佳蘭及新山的歷史,談論人群關係、傳說記憶、符號儀式等
從「中心——邊緣」,探討「神、鬼、人、獸」的身份流動
揭示不同角度臆造的南洋,以及馬來西亞文明的另一面
RM 65.60 RM 65.60
華人從漂洋過海移居南洋到開拓永久的家園在中華與本土歷史的夾縫,捕捉神話的餘燼看見與書寫人鬼神獸,超越現實與歷史的呈現重重迷霧深鎖的「南洋」,模糊又曖昧的地理名詞「東南亞」之名,雖打破「東印度」、「印度..
歸屬之儀——馬來西亞檳城華人社群的記憶、現代性與身分認同

歸屬之儀——馬來西亞檳城華人社群的記憶、現代性與身分認同

text_manufacturer 左岸

text_model 9786267209707

RM 101.60 RM 101.60
1957年,馬來亞聯合邦宣布獨立,先前在大英帝國體制下所組建的多族群且多元社會,轉變成為現代國族國家。一如許多後殖民國家的處境,族群認同成為這個新國家賴以建構政治體系的主要原則;也如同許多大英帝國的殖民地,殖民時期的馬來西亞的族群意識是「其中各個群體相遇且相處」的結果,「他們會藉由文化手段,刻意標示彼此在權力、經濟地位、政治企圖心與歷史想像方面的差異與不平等」。

華人的廟宇和節慶是其中不可忽視的面向,其不僅是華人移民建立其社會存在感、組構社會生活,並展現經濟實力的一種手段;華人也透過文化實踐傳遞社會記憶、創造屬於族群的「記憶劇場」。

1979年,人類學家白瑨到檳城進行華人傳統信仰的民族誌研究。田野中,她學習華語,也學著講混合馬來語的福建話,她試圖從乩童、道士、寺廟管委會,甚至政治人物等檳城華人身上,建構出一套他們關於自身信仰以及認同的敘事。但這個田野方式在她1987年來到台灣後發生了變化。她在台灣意識到,台灣在歷經日本統治、國民黨占領、蔣介石丟失中國大陸前後所發生的幾場創傷性事件,塑造了台灣閩南人所抱持的政治態度。檳城歷經超過一百五十年的英國殖民政府以及脫離殖民後的馬來西亞政府的統治,同樣塑造了檳城華人的社會記憶、儀式習俗和社會政治策略。她決定納入英國殖民時期的歷史文獻研究,試圖從人類學角度,探討檳城華人從1786年到1990年代所面臨的族群歸屬感議題。

白瑨試圖以人類學的視角、人類學知識,重寫——也重新解釋——一部檳城華人史。

本書依據歷史脈絡分為兩部。第一部「殖民地檳城的宗教與社會」,從歷史人類學角度探討檳城華人社會的在地化,以及華人對英殖民政府「治理」的回應;第二部「當代檳城的宗教與族群復振政治」聚焦於另一個轉折──1963年脫離英國殖民的新加坡、北婆羅洲(沙巴)、砂拉越各邦,與馬來亞聯合邦共同組建馬來西亞。之後經歷1969年513事件、1970年「新經濟政策」,在土著/非土著的區分下,華人的處境形同次等國民。面臨此一重大身分危機,華人社會以民間宗教慶典作為對政治緊張的積極回應,從傳統文化中找出提升華人共同意識的載體,並試圖讓國家政策重回地域國族主義(territorial nationalism)的方向。

檳城華人面臨英殖民政府、後殖民的國族國家馬來西亞的政治勢力支配,試圖透過社群共同儀式塑造社會記憶,進一步建構其主體性,並與現代性的價值互相調和,追求獨立且合乎時代的身分認同。

這是檳城華人追尋認同的故事;也是一部以檳城華人為例,進一步思考華人離散、族群歸屬、歷史記憶、現代性與認同的民族誌作品。
RM 101.60 RM 101.60
1957年,馬來亞聯合邦宣布獨立,先前在大英帝國體制下所組建的多族群且多元社會,轉變成為現代國族國家。一如許多後殖民國家的處境,族群認同成為這個新國家賴以建構政治體系的主要原則;也如同許多大英帝國的殖..
拜別唐山——在馬來半島異域重生

拜別唐山——在馬來半島異域重生

text_manufacturer 一八四一

text_model 9786269737291

RM 65.60 RM 65.60
誰的歷史?誰能想像?誰可書寫?
地廣人稀、物產豐富,爭相移居之地
為我們揭開海外華人在南洋的真實面目

歐洲人稱之為東印度,中國人稱之為 「南洋」,當地南島民族稱之為Nusantara
無論是南洋、東印度,都是站在他者的角度命名,充滿他者的想像以及主導意識
二戰之前的歷史長河,這塊區域的名字都非憑空產生,而是反映某種歷史現實

南洋是中國人出洋的最大目的地,是一片處處充滿通商機會的大型貿易場
旅居於此的西方殖民者、傳教士,阿拉伯、印度、歐美等地的商人和移民
族群雜處,眾聲喧嘩,為冒險者提供了無限的可能

相對原鄉中國單一的社會,南洋則如同一個縮小版的世界
同一條街上有觀音廟、象頭神神龕、甲必丹吉靈回教堂、聖公會教堂
「南洋華人」在日常生活中吸納其他文化,而有別於「原鄉華人」

《拜別唐山:在馬來半島異域重生》,呈現南洋的華人生活
回到歷史現場,聚焦於19世紀中葉至20世紀初的拿律
以該時空拿律的人、事、物為核心往外延伸,開展引人入勝的小故事
體現了華人族群之間、其他民族之間、國家之間、經濟環境之間的互動關係
他們都是拜別唐山離鄉背井在馬來半島這片異域上重生的華人
RM 65.60 RM 65.60
誰的歷史?誰能想像?誰可書寫?地廣人稀、物產豐富,爭相移居之地為我們揭開海外華人在南洋的真實面目歐洲人稱之為東印度,中國人稱之為 「南洋」,當地南島民族稱之為Nusantara無論是南洋、東印度,都是..
我的文青時代

我的文青時代

text_manufacturer 有鹿文化

text_model 9786267262498

RM 63.30 RM 63.30
本書特色

★收錄蔣勳青年時期短篇小說、散文以及最初的文字創作
★萬言自序,回望文青時代創作軌跡,深深眷戀、緩緩告別
★青少年、文青時代珍貴成長影像與速寫作品,特別公開

「文青時代我們如此孤獨,不想溝通,或不屑溝通。如果最終溝通只是誤解,不妨就冷笑著看這荒謬的一切吧。我的文青時代延續很久,從初中到高中、大學,一直延遲到巴黎讀書,彷彿不想從文青的夢裏醒來,可是卻可以在卡繆、卡夫卡、齊克果等的文學作品中找到自己內心最無法被理解的孤獨……」

陰鬱的文青、叛逆的文青、虛無的文青……中學以後的蔣勳,瘦削蒼白,一頭天生捲髮。他逐漸偏離正軌教育的航道,走向自己迷戀的文青夢想中。

不被世界理解也無妨,躲在角落也不孤獨,因為文學的世界、美術的世界,有許多同行伴侶,像暗夜裡仰望的繁星,不管多麼遙遠,又似乎都近在身邊。

《我的文青時代》回溯蔣勳創作生涯的零座標,也許所有隨手撕碎在風中散去的文字和圖繪,才是真正文青的夢。如果留著,有不同的意義嗎?文青時代,再見面,是否只剩啼笑皆非?
RM 63.30 RM 63.30
本書特色★收錄蔣勳青年時期短篇小說、散文以及最初的文字創作★萬言自序,回望文青時代創作軌跡,深深眷戀、緩緩告別★青少年、文青時代珍貴成長影像與速寫作品,特別公開「文青時代我們如此孤獨,不想溝通,或不屑..
我想跟你好好說話

我想跟你好好說話

text_manufacturer 早安財經文化有限公司

text_model 9789869800570

RM 56.30 RM 56.30
世界上有兩種人:有一種人很在乎「誰對誰錯?」(Who is right and who is wrong),在日常生活中,常會因各種不如意而耿耿於懷,說話常有攻擊傾向,跟這樣的人共處往往動輒得咎,老是在爭吵、鬥氣、冷戰的情緒低谷中掙扎。

另一種人則不那麼重視對與錯,他們追求的是美好人生,只關心該做什麼、說什麼,讓自己的人生更美好(How can I make life more wonderful)?他們知道,人生的好運、福氣不會從天上掉下來,是必須認真用心經營的,也因此他們心靈更平靜、更樂於學習、更常傾聽、更誠懇表達自己、與家人更緊密。

本書是賴佩霞老師沉潛多年的作品。她以已故美國心理學大師馬歇爾‧盧森堡開創、造福數百萬家庭的「非暴力溝通」(nonviolent communication)為基礎,一步步為讀者引介一套非常成功有效的溝通方法。盧森堡博士自己就曾經用這套神奇方法,協助過無數家庭、企業、團隊甚至國家之間消彌衝突,打造健康和諧關係。

希望這本書,能幫助你找到生活中的美好語言,找回原本就屬於你的自在、坦然、快樂人生。
RM 56.30 RM 56.30
世界上有兩種人:有一種人很在乎「誰對誰錯?」(Who is right and who is wrong),在日常生活中,常會因各種不如意而耿耿於懷,說話常有攻擊傾向,跟這樣的人共處往往動輒得咎,老是..
想像「天下」——當代中國的意識形態建構

想像「天下」——當代中國的意識形態建構

text_manufacturer 聯經

text_model 9789570871692

RM 70.30 RM 70.30
《想像「天下」:當代中國的意識形態建構》對「天下」這一古時顯赫、後歸沉寂、於今為盛的中國大觀念之近代以來的命運,尤其是其最近十數年間的復興加以考察,一覽其消息,梳理其脈絡,以明其軌跡,知其所以,究其所以然之故。

梁治平認為,當下這一跨越政治、思想和學術領域的文明復興思潮,代表了一種重新認識中國、尋獲主體性的努力,同時也是不同社會力量建構新的意識形態的嘗試,其共享的語彙和話語之下,存在著關於中國的不同認識、理念和冀望。通過展示諸天下話語之間及其與現實間的複雜關聯,揭示其內部的種種緊張,以及來自外部對天下論的抵制和批判,本書提供了一種意識形態批判的初步嘗試。
RM 70.30 RM 70.30
《想像「天下」:當代中國的意識形態建構》對「天下」這一古時顯赫、後歸沉寂、於今為盛的中國大觀念之近代以來的命運,尤其是其最近十數年間的復興加以考察,一覽其消息,梳理其脈絡,以明其軌跡,知其所以,究其所..